除英语外,我校还开设了日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五个语种。这五个语种都是高考语种,其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还是联合国工作语言。我校是全国外国语学校中开设语种最多的学校之一。
一、小语种学科的特点
1、学生学习双外语,综合实力强
小语种学科的学生都学习英语,每周不少于2课时。从2009年招收的新初一开始,进一步增加英语课时,培养掌握两门外语的“双外语”人才。高中毕业时,两种外语水平均要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在国际、国内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多掌握一门外语,孩子在未来就多无数个机会。
2、学生人数少,就业前景好
与英语相比,学习小语种专业的学生人数非常少,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不断增加,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由于小语种人才较少,就业形势非常好。我们的毕业生有的在外交部、商务部、安全局等国家部委工作;有的在电视台、报社等媒体工作,也有的在国内外大型跨国企业工作。孩子越优秀,学习小语种将来的出路就越好。
3、对外交流多,学生视野广,素质高
我校作为济南市教育对外交流窗口学校,与十几所国外院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校际交流关系,常年进行师生互访交流、外籍教师派遣、学生出国留学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这些交流能潜移默化地开阔学生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学校每年都接待来自日本、法国、德国、俄罗斯、韩国、西班牙等国的政府友好访问团和教育代表团,德国大使馆、西班牙大使馆的教育参赞也数次来我校访问,为我校与国外院校的合作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
4、小班教学,原版教材,教学规范
小语种专业实行小班化教学,每班人数在14—25人之间。采用主、副两套教材,其中一套为原版教材。有利于学生接触原汁原味的外语,大多数语种从初一就配备外教。由中方教师和外教联合授课,中方教师主要负责精读、语法、阅读、听力,外教主要负责发音、会话、写作,利于促进学生在外语方面的全面发展。
5、政策优势多,出路广阔
按照目前政策,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保送全国重点大学或选择考取国外名牌大学,也可以选择参加高考或出国留学。学校将为学生拓展更多的发展空间。
二、各语种简介
1、底蕴深厚的日语专业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近年来中日关系发展势头良好,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频繁,日语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广阔。
日语专业是学校1989年建校时开设的语种之一,已有20年历史。目前拥有中方教师8人,外教2人,日语在校生327人。
学校整体设计从初一到高三的日语教学,全面培养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的能力。日语专业学生每年都可以参加国际日本语能力水平测试,每个等级的通过率均达95%以上。
日语实行小班化教学,每班20人。采用全国外语学校专用教材和日本原版教材,中日教师合作授课。中方教师主要教授精读、语法、听力;日籍外教主要教授会话和写作。学校定期开展日语角、日语演讲比赛和日语配音大赛等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日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2006年我校成功承办“全国中学日语教师研修会”。
日语学生有机会经常参加全国性比赛。2006年有10名高二学生通过教育部选拔,公费赴日留学一年。张翼、冀翔、丁浩同学分别于2007年、2008年获得由日本青少年研究所主办的全国高中生日语作文竞赛特等奖。到目前为止,我校已经有10余名学生在此项竞赛中获奖。1997年,经济南市教育局批准,我校和日本京都关西语言学院合作办学,招收高一零起点的日语定向生。学生高中毕业后直接进入日本京都关西语言学院,在该校学习半年或一年后,可直接报考日本的大学。
我校日语教学成绩突出。目前为止,已毕业的日语生共有600余人。其中保送重点大学的有120余人,去日本留学的有330余人,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的有200余人。进入高校的日语毕业生表现突出,受到国内外高等院校一致好评。学生大学毕业后发展前景广阔,有的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早稻田大学等国内外名牌大学攻读硕士、博士,有的在外交部、商务部等政府部门工作,还有的直接在日本大型企业、公司就职。
済南外国語学校部分赴日留学生升学统计
|
|
1999年3月関西語言学院 卒業
|
|
|
|
氏 名
|
進学先
|
|
|
1
|
王 大鵬
|
名古屋工業大学
|
工
|
|
2
|
于 沛
|
慶応義塾大学
|
法
|
|
3
|
翟 丹微
|
立命館大学
|
産業社会
|
|
2000年3月関西語言学院 卒業
|
|
|
|
氏 名
|
|
|
|
1
|
于 寧
|
大阪大学
|
工
|
|
2
|
劉 文姫
|
茨城大学
|
教育
|
|
3
|
任 暁潔
|
大阪外国語大学
|
人文
|
|
4
|
劉 芳
|
大阪外国語大学
|
人文
|
|
5
|
王 昕
|
静岡大学
|
工
|
|
6
|
王 亜冉
|
岐阜経済大学
|
経済
|
|
2001年3月関西語言学院 卒業
|
|
|
|
氏 名
|
進学先
|
|
|
1
|
劉 鳴
|
筑波大学
|
第三学群
|
|
2
|
李 培
|
金沢大学
|
経済
|
|
3
|
張 雯
|
京都教育大学
|
教育
|
|
4
|
陳 悦
|
京都教育大学
|
|
|
5
|
王 哲
|
静岡大学
|
人文
|
|
6
|
于 金平
|
信州大学
|
工
|
|
7
|
宋 洪濤
|
北九州大学
|
経済
|
|
8
|
朱 玉
|
愛知大学
|
経営
|
|
9
|
劉 晨
|
日本福祉大学
|
経済
|
|
2002年3月関西語言学院 卒業
|
|
|
氏 名
|
進学先
|
|
|
1
|
曹 溢華
|
大阪大学
|
工
|
|
2
|
董 燕
|
大阪大学
|
工
|
|
3
|
荆 川
|
大阪大学
|
基礎工
|
|
4
|
劉 文
|
名古屋大学
|
工
|
|
5
|
景 伝明
|
京都工芸繊維大学
|
繊維
|
|
6
|
宋 真
|
山口大学
|
理
|
|
7
|
杜 娟
|
山口大学
|
工
|
|
8
|
李 森森
|
滋賀大学
|
経済
|
|
9
|
崔 哲
|
名古屋工業大学
|
工
|
|
10
|
王 馨妍
|
早稲田大学
|
教育
|
|
11
|
単 珊
|
同志社大学
|
工
|
|
12
|
郝 速亭
|
立命館大学
|
経営
|
|
13
|
相 璟
|
京都産業大学
|
経営
|
|
14
|
馬 宝強
|
愛知学院大学
|
経営
|
|
15
|
林 佳
|
愛知学院大学
|
商
|
|
16
|
仲 璐璐
|
愛知大学
|
経営
|
|
17
|
張 雅婧
|
上智大学
|
文
|
|
18
|
陳 曼瑞
|
上武大学
|
商
|
|
19
|
劉 羽
|
名古屋商科大学
|
経営情報
|
|
2003年3月関西語言学院 卒業
|
|
|
|
氏 名
|
進学先
|
|
|
1
|
劉 瀟
|
名古屋大学
|
文
|
|
2
|
安 然
|
東京工業大学
|
生命理工
|
|
3
|
陈 燕杰
|
東京工業大学
|
生命理工
|
|
4
|
张 洁婷
|
東京工業大学
|
工
|
|
5
|
王 旭洲
|
東京工業大学
|
工
|
|
6
|
韩 松
|
東京工業大学
|
工
|
|
7
|
于 淼
|
北海道大学
|
歯
|
|
8
|
王 楊蓉
|
茨城大学
|
人文
|
|
9
|
張 童
|
大阪外国語大学
|
外国語
|
|
10
|
侯 梦霄
|
大阪教育大学
|
教育
|
|
11
|
王 超
|
岡山大学
|
法
|
|
12
|
李 沙雪
|
岡山大学
|
文
|
|
13
|
盛 思超
|
鹿児島大学
|
法文
|
|
14
|
金 亮
|
九州工業大学
|
工
|
|
15
|
朱 虹
|
京都工芸繊維大学
|
繊維
|
|
16
|
王 沁
|
神戸大学
|
法
|
|
17
|
康 思思
|
埼玉大学
|
工
|
|
18
|
劉 遠文
|
埼玉大学
|
教養
|
|
19
|
劉 怡
|
埼玉大学
|
経済
|
|
20
|
王 軼男
|
信州大学
|
工
|
|
21
|
紀 偉
|
信州大学
|
人文
|
|
22
|
張 榕
|
信州大学
|
人文
|
|
23
|
韓 滢
|
千葉大学
|
法経
|
|
24
|
顔 珂
|
長崎大学
|
工
|
|
25
|
陳 超
|
長崎大学
|
工
|
|
26
|
呉 涛
|
長崎大学
|
環境科
|
|
27
|
丁 方
|
名古屋工業大学
|
工
|
|
28
|
張 恬
|
名古屋工業大学
|
工
|
|
29
|
呉 昊
|
名古屋工業大学
|
工
|
|
30
|
仇 晓慧
|
福島大学
|
経済
|
|
31
|
王 喆
|
福島大学
|
経済
|
|
32
|
于 晓霞
|
福島大学
|
経済
|
|
33
|
張 惟
|
山口大学
|
工
|
|
34
|
李 睿
|
横浜市立大学
|
商
|
|
35
|
于 寧
|
福井県立大学
|
経済
|
|
36
|
原 雪寧
|
神戸商科大学
|
商経
|
|
37
|
劉 昀
|
同志社大学
|
文
|
|
38
|
劉 萍
|
同志社大学
|
商
|
|
39
|
王 明陽
|
関西大学
|
工
|
|
40
|
傳 曉
|
関西大学
|
工
|
|
41
|
劉 琛
|
立命館大学
|
経営
|
|
42
|
劉 曉音
|
立命館大学
|
経営
|
|
43
|
姜 寒
|
関西国際大学
|
経済
|
|
44
|
周 心意
|
近畿大学
|
法
|
|
45
|
夏 夏
|
大阪経済大学
|
経営情報
|
|
2004年3月関西語言学院 卒業
|
|
|
氏 名
|
進学先
|
|
|
1
|
王 莎
|
大阪大学
|
経済
|
|
2
|
褚 艳棠
|
大阪大学
|
経済
|
|
3
|
胡 婷
|
大阪外国語大学
|
外国語
|
|
4
|
杜 念华
|
香川大学
|
工
|
|
5
|
路 畅
|
香川大学
|
農
|
|
6
|
张 鹏
|
静岡大学
|
工
|
|
7
|
朱 正
|
千葉大学
|
園芸
|
|
8
|
官 新燕
|
千葉大学
|
教育
|
|
9
|
朱 睿斌
|
東京工業大学
|
生命理工
|
|
10
|
黄 兴微
|
長崎大学
|
経済
|
|
11
|
李 凯
|
長崎大学
|
経済
|
|
12
|
宁 兴玮
|
大阪府立大学
|
工
|
|
13
|
郭 佩
|
兵庫県立大学
|
経営
|
|
14
|
高 昕
|
兵庫県立大学
|
経済
|
|
15
|
高 山
|
慶應義塾大学
|
理工
|
|
16
|
牛 璐
|
慶應義塾大学
|
経済
|
|
17
|
赵 悦彤
|
立命館大学
|
経営
|
|
18
|
丁 琦
|
立命館大学
|
産業社会
|
|
19
|
潘 梓腾
|
立命館大学
|
経営
|
|
20
|
杨 帅
|
立命館大学
|
経営
|
|
21
|
周 文康
|
愛知学院大学
|
経営
|
|
22
|
沙 鹏
|
大阪工業大学
|
工
|
|
23
|
高 姗姗
|
大阪明浄大学
|
観光
|
|
24
|
张 娜
|
京都産業大学
|
外国語
|
|
25
|
李 倩
|
山陽学園大学
|
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
|
|
26
|
刘 珊珊
|
上智大学
|
文
|
|
27
|
王 婧娴
|
尚美学園大学
|
総合政策
|
|
28
|
乔 传宝
|
上武大学
|
ビジネス情報
|
|
29
|
任 娜
|
上武大学
|
ビジネス情報
|
|
30
|
王 琰彦
|
流通経済大学
|
法
|
|
2005年3月関西語言学院 卒業
|
|
|
氏 名
|
進学先
|
|
|
1
|
王 冠群
|
大阪大学
|
法
|
|
2
|
房 小琳
|
東京工業大学
|
工
|
|
3
|
张 明光
|
東京工業大学
|
工
|
|
4
|
张 琦
|
東京工業大学
|
工
|
|
5
|
李 晋艺
|
岡山大学
|
環境理工
|
|
6
|
贺 燕
|
岡山大学
|
農
|
|
7
|
牛 青
|
岐阜大学
|
工
|
|
8
|
孙 晖
|
岐阜大学
|
地域科
|
|
9
|
张 天童
|
埼玉大学
|
工
|
|
10
|
杜 扬
|
滋賀大学
|
経済
|
|
11
|
马 明
|
滋賀大学
|
経済
|
|
12
|
王 烨琪
|
信州大学
|
工
|
|
13
|
张 煜
|
千葉大学
|
法経
|
|
14
|
李 婉
|
徳島大学
|
工
|
|
15
|
朱 先伟
|
富山大学
|
工
|
|
16
|
刘 岩
|
富山大学
|
工
|
|
17
|
张 天目
|
長崎大学
|
経済
|
|
18
|
王 硕
|
福井大学
|
工
|
|
19
|
郭 雯
|
福島大学
|
経済
|
|
20
|
王 丽雅
|
三重大学
|
人文
|
|
21
|
琚 伟业
|
三重大学
|
人文
|
|
22
|
李 潇
|
横浜市立大学
|
商
|
|
23
|
张 雪斌
|
同志社大学
|
文
|
|
24
|
王 昆
|
立命館大学
|
経営
|
|
25
|
王 璐
|
立命館大学
|
経営
|
|
26
|
杜 晓鹏
|
立命館大学
|
経営
|
|
27
|
阎 小溪
|
立命館大学
|
経営
|
|
28
|
汪 伟
|
愛知学院大学
|
商
|
|
29
|
邓 鲁博
|
英知大学
|
文
|
|
30
|
牟 晓璇
|
大阪工業大学
|
工
|
|
31
|
李 婷
|
大阪工業大学
|
知的財産
|
|
32
|
金 世杰
|
大阪国際大学
|
経営情報
|
|
33
|
于 淼
|
九州国際大学
|
国際関係
|
|
34
|
张 杨
|
京都産業大学
|
外国語
|
|
35
|
孙 一文
|
京都産業大学
|
経営
|
|
36
|
赵 晓琳
|
静岡産業大学
|
経営
|
|
37
|
赵 衍捷
|
秀明大学
|
総合経営
|
|
38
|
石 岩
|
中部大学
|
工
|
|
39
|
王 超
|
長崎総合科学大学
|
情報
|
|
40
|
姜 浩
|
姫路独協大学
|
外国語
|
|
41
|
温 乔
|
プール学院大学
|
国際文化
|
|
42
|
曲 扬
|
名城大学
|
経営
|
|
43
|
杨 一一
|
龍谷大学
|
国際文化
|
|
2006年3月関西語言学院 卒業
|
|
|
氏 名
|
進学先
|
|
|
1
|
王 亚鲁
|
香川大学
|
工
|
|
2
|
华 毓
|
滋賀大学
|
経済
|
|
3
|
丛 茜
|
滋賀大学
|
経済
|
|
4
|
钱 堃
|
立命館大学
|
経営
|
|
5
|
宋 润
|
立命館大学
|
国際関係
|
|
6
|
张 孟南
|
京都産業大学
|
経営
|
|
7
|
金 妍
|
京都産業大学
|
経営
|
|
8
|
张 亚男
|
京都産業大学
|
文化
|
|
9
|
李 超
|
龍谷大学
|
国際文化
|
|
10
|
周 洋
|
大阪工業大学
|
知的財産
|
|
11
|
王 菁
|
大阪国際大学
|
人間科
|
|
12
|
贺 磊
|
岐阜経済大学
|
経済
|
|
13
|
么 慧姝
|
九州産業大学
|
経営
|
|
14
|
赵 志学
|
京都精華大学
|
人文
|
|
15
|
苗 茜
|
上武大学
|
経営情報
|
|
16
|
宋 玮
|
帝塚山大学
|
経営情報
|
|
17
|
贾 晶
|
帝塚山大学
|
法政策
|
|
18
|
夏 彬
|
帝塚山大学
|
法政策
|
|
19
|
亓 鹏
|
帝塚山大学
|
法政策
|
|
20
|
王 瑞
|
長崎総合科学大学
|
工
|
|
21
|
殷 梓兰
|
長浜バイオ大学
|
バイオサイエンス
|
|
22
|
刘 光磊
|
長浜バイオ大学
|
バイオサイエンス
|
|
23
|
王 毅
|
西日本工業大学
|
情報工
|
|
24
|
王 心悦
|
四日市大学
|
環境情報
|
|
25
|
姜 颖
|
四日市大学
|
経済
|
|
2007年3月関西語言学院 卒業
|
|
|
氏 名
|
進学先
|
|
|
1
|
耿 聪
|
東京工業大学
|
工
|
|
2
|
李 婷婷
|
千葉大学
|
工
|
|
3
|
李 晓赫
|
宇都宮大学
|
工
|
|
4
|
孙 毅
|
岡山大学
|
経済
|
|
5
|
张 鹏
|
滋賀大学
|
教育
|
|
6
|
刘 思思
|
滋賀大学
|
経済
|
|
7
|
姜 文
|
福井大学
|
工
|
|
8
|
李 伟妍
|
福島大学
|
経済
|
|
9
|
曲 蕾
|
福島大学
|
経済・経営
|
|
10
|
刘 婧
|
福島大学
|
経済・経営
|
|
11
|
邓 兆林
|
福島大学
|
経済・経営
|
|
12
|
王 雅儒
|
三重大学
|
工
|
|
13
|
朱 晓培
|
三重大学
|
工
|
|
14
|
杨 小雨
|
三重大学
|
工
|
|
15
|
韩 之鑫
|
関西大学
|
工
|
|
16
|
徐 超
|
立命館大学
|
経営
|
|
17
|
孙 洋
|
立命館大学
|
経営
|
|
18
|
孙 海涛
|
立命館大学
|
経済
|
|
19
|
李 雪
|
立命館大学
|
産業社会
|
|
20
|
张 蓓
|
立命館大学
|
理工
|
|
21
|
韩 啸
|
立命館大学
|
理工
|
|
22
|
韩 超
|
京都産業大学
|
経済
|
|
23
|
栾 婧如
|
龍谷大学
|
法
|
|
24
|
李 寿甜
|
龍谷大学
|
法
|
|
25
|
张 萌
|
愛知大学
|
国際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
|
|
26
|
刘 晓桦
|
大阪経済法科大学
|
経済
|
|
27
|
王 颖馨
|
大阪国際大学
|
経営情報
|
|
28
|
崔 笑
|
大阪国際大学
|
経営情報
|
|
29
|
张 珂
|
大阪国際大学
|
経営情報
|
|
30
|
张 珍
|
大阪国際大学
|
人間科
|
|
31
|
邢 琳
|
大阪産業大学
|
経済
|
|
32
|
杨 乐
|
大阪産業大学
|
人間環境
|
|
33
|
张 欣
|
大手前大学
|
メディア・芸術
|
|
34
|
刘 威
|
摂南大学
|
経営情報
|
|
35
|
杨 晓
|
摂南大学
|
経営情報
|
|
36
|
陈 权
|
中部大学
|
工
|
|
37
|
于 柳
|
中部大学
|
人文
|
|
38
|
樊 蓉
|
帝塚山大学
|
経済
|
|
39
|
邓 宇
|
帝塚山大学
|
経済
|
|
40
|
李 烨
|
東海大学
|
文
|
|
41
|
纪 如新
|
東京国際大学
|
国際関係
|
|
42
|
侯 阳辰昕
|
東京国際大学
|
情報
|
|
43
|
张 瑶
|
東京情報大学
|
総合情報
|
|
44
|
左 帅
|
長崎総合科学大学
|
工
|
|
45
|
崔 玥
|
長浜バイオ大学
|
バイオサイエンス
|
|
46
|
赵 晓瑞
|
名古屋経済大学
|
経営
|
|
47
|
刘 长毅
|
名古屋経済大学
|
経済
|
|
48
|
王 晓儒
|
名古屋産業大学
|
環境情報ビジネス
|
|
49
|
于 梦雅
|
桃山学院大学
|
経営
|
|
50
|
侯 文静
|
桃山学院大学
|
経済
|
|
51
|
冉 燕
|
四日市大学
|
経済
|
|
2008年3月関西語言学院 卒業
|
|
|
氏 名
|
進学先
|
|
|
1
|
赵 复生
|
東京工業大学
|
工
|
|
2
|
窦 文竹
|
高知大学
|
理
|
|
3
|
于 跃
|
埼玉大学
|
工
|
|
4
|
史 宇堃
|
新潟大学
|
医
|
|
5
|
刘 锶扬
|
福島大学
|
経済経営学類
|
|
6
|
郭 帅
|
福島大学
|
経済経営学類
|
|
7
|
高 谨
|
福島大学
|
経済経営学類
|
|
8
|
华 玉楠
|
兵庫県立大学
|
経済
|
|
9
|
徐 天泺
|
立命館大学
|
経済
|
|
10
|
曹 玺
|
立命館大学
|
経営
|
|
11
|
马 楠
|
立命館大学
|
経営
|
|
12
|
李 旻
|
立命館大学
|
産業社会
|
|
13
|
郭 子威
|
立命館大学
|
国際関係
|
|
14
|
曲 伟清
|
立命館大学
|
理工
|
|
15
|
孙 瑞婷
|
立命館大学
|
理工
|
|
16
|
马 长昊
|
足利工業大学
|
工
|
|
17
|
党 佳鑫
|
大阪国際大学
|
現代社会
|
|
18
|
毛 崇徵
|
大阪国際大学
|
人間科
|
|
19
|
罗 方林
|
大阪産業大学
|
経営
|
|
20
|
赵 铸
|
大阪産業大学
|
経済
|
|
21
|
李 金金
|
大阪産業大学
|
経済
|
|
22
|
温 斌
|
大阪産業大学
|
工
|
|
23
|
侯 文振
|
大阪成蹊大学
|
現代経営情報
|
|
24
|
赵 秀萍
|
近畿大学
|
経営
|
|
25
|
田 畔
|
成安造形大学
|
造形
|
|
26
|
赵 雨霏
|
帝塚山大学
|
経営情報
|
|
27
|
沈 懿清
|
帝塚山大学
|
経済
|
|
28
|
赵 海波
|
東海大学
|
情報理工
|
|
29
|
厉 晶
|
東海学院大学
|
健康福祉
|
|
30
|
张 宁
|
名古屋経済大学
|
経営
|
|
31
|
逯 金垚
|
名古屋経済大学
|
経済
|
|
32
|
李 珊珊
|
名古屋産業大学
|
環境情報ビジネス
|
|
33
|
刘 哲
|
法政大学
|
デザイン工
|
|
34
|
张 帅
|
名城大学
|
経済
|
|
35
|
刘 泓
|
名城大学
|
理工
|
|
36
|
许 璐
|
四日市大学
|
メディア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
|
|
37
|
刘 林
|
福島リハビリテーション学院
|
理学療法士
|
|
2、再度红火的俄语专业
2006年3月,“俄罗斯年”在中国正式拉开序幕,之后中俄关系急速升温,俄语专业再次成为极具吸引力的热门专业。
我校自1989年建校起就开设了俄语专业。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任课教师3人,2位教师曾在俄罗斯进修,平均教龄17年。
2008年我校成功举办了山东省第一届中学俄语教学研讨会,来自六省市的百余位专家、教师共商共研俄语教学,为山东省中学俄语教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也奠定了我校俄语专业在省内中学的龙头地位。
俄语教学使用俄罗斯原版教材,辅助大学俄语教材,实行小班化授课,每班20人。本着“以主题活动为主,突出交际”的原则,采取“大容量、快节奏、高密度”的课堂训练方式,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专业能力。
学校定期举办俄语书法比赛、课本剧表演、俄语歌曲比赛、朗诵比赛等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俄语运用能力。
我校与俄罗斯、白俄罗斯的学校已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
我校俄语专业学生曾考取济南市理科状元和山东省高考外语单科状元。2006年我校15名俄语专业毕业生中有13人被保送到国内名校;2007年我校13名俄语专业毕业生以优异的成绩全部被保送到国内名校。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黑龙江大学等高校俄语系对我校学生的素质给予极高的评价。
17年来,我校的优秀俄语毕业生成为各个行业的佼佼者。他们现在有的在国内外名牌大学读硕士、博士;有的在外交部、商务部、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等部门工作;有的服务于祖国蓬勃发展的航空航天事业;还有的在外经外贸的各大企业施展才能,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栋梁之材。
3、独具特色的法语专业
法语是世界上第三大语言,以优雅、严谨的风格著称于世。全世界有68个讲法语的国家,超过两亿人以法语作为母语。在联合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国际奥委会、国际红十字会,法语不仅是工作语言,还是官方语言。
我校自2001年起开设法语专业,现有在校生104人,中方教师3人,外教1人。法语专业实行小班化教学,每班20人。使用最新法国原版教材《Reflets》以及北京外国语大学出版的《法语》教材,由法中教师合作授课。外教灵活风趣的教学方法深深吸引着学生,他们亲自指导学生的书写、纠正学生的发音、讲解法国风土人情、教唱法国歌曲,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法语的兴趣。
2001年,学校与法国左拉中学建立了友好学校关系。7年来,左拉中学在法语教材、教法等方面给我校很大的帮助和支持,为不断提高法语教学质量提供了可靠保障。根据两校达成的合作协议,每年互派师生进行交流。2001年以来,左拉中学共选派150余名法国学生来我校交流,我校师生也多次回访,既加深了相互的了解和友谊,也促进了法语学习。
2007年、2008年两届毕业生共33人,其中保送重点大学的15人,出国留学的10人,考入大学的8人。
目前,随着我国与欧盟合作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对法语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法语专业已成为众多优秀小学毕业生优先选择的专业之一。
4、前途无量的德语专业
为适应国家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对德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受德国大使馆委托,经教育部批准,我校自2006年起设立德语专业,招收初一零起点的学生。目前,在校德语学生77人。
教育部和德国驻华使馆对我校德语专业十分关注。德国驻华使馆帮助我校与德国的西北梅科伦市嘉德堡高级中学建立了友好关系。2006年3月,该校来我校访问并签署了互派教师的协议。自2007年3月起,德国联邦教育部教育顾问图曼娜女士四次来我校视察访问,深入课堂,观看短剧表演,与学生自由交流,对我校德语教学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德语专业实行小班化教学,每班20人。使用德国原版教材,由中德教师合作授课。中国教师主要负责精读、语法、听力,外籍教师主要负责会话、写作方面的教学。课堂教学采用“听说领先、读背跟进、精讲多练、情景交融、实践延伸”的先进教学模式,注重渗透德国国情文化,介绍德国优秀的书籍、音乐,使学生在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上同步提高。
德语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打下坚实的德语基础,提高学生的德语综合运用能力,为国内外高等院校输送更多更好具有竞争创新意识、敢于开拓进取的国际化德语后备人才。学生高中毕业时德语水平可以达到语言能力测试DSDⅡ的要求,相当于德语专业专科水平。
学生高中毕业时符合保送条件的可以保送一类大学;也可以用德语参加国内高考,进入国内优秀大学;条件允许的学生还可以通过DSDⅡ考试走出国门,赴德国高等学府攻读学位。
课堂教学采用“听说领先、读背跟进、精讲多练、情景交融、实践延伸”的教学模式,注重渗透德国国情文化,介绍德国优秀的书籍、音乐,使学生在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上同步提高。
德语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打下坚实的德语基础,提高学生的德语综合运用能力,为国内外高等院校输送更多更好具有竞争创新意识的德语后备人才。学生高中毕业时德语水平可以达到语言能力测试DSDⅡ的要求,相当于德语专业专科水平。
学生高中毕业时符合保送条件的可以保送国内一流大学;也可以用德语参加国内高考;条件允许的学生还可以通过DSDⅡ考试走出国门,赴德国高等学府深造。
5、前景广阔的西班牙语专业
西班牙语是非盟、欧盟和联合国的官方语言,世界第二大语言。目前西班牙及拉美27个国家约4亿人使用西班牙语。如今国内高校培养的西班牙语专业人才数量有限,而国内外对于西班牙语人才的需求却直线上升。
2007年3月,西班牙大使馆教育参赞及教学顾问来我校考察访问并与我校签订《西班牙驻华使馆教育处与济南外国语学校合作推广西班牙语的协议》,同年我校开始招收初一零起点的西班牙语专业学生,现在共有初一、初二在校生33人。
西班牙语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打下坚实西语基础,提高学生的西语综合运用能力,为国内外高等院校输送优秀后备人才。学生高中毕业时西班牙语水平达到西班牙语专业专科毕业水平。
西语专业实行小班化教学,每班20人。采用“听说领先、读背跟进、带动写译、情景交融、实践延伸”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中方教师和外教合作授课,中方教师所用教材为外研社出版的《现代西班牙语》,负责学生的精读和语法课;外教使用的是原版教材《走遍西班牙》,负责教授对话和写作。此外我校还利用补充教材《Chicos,Chicas》丰富学生的西班牙及拉美国情知识。外教由西班牙大使馆选派,具有丰富的语言教学经验。
学生高中毕业时符合保送条件的可以保送名牌大学,也可以用西班牙语参加国内高考,还可以申请西班牙高等学府深造,前景非常广阔。
6、独树一帜的双外语教学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丰富和突出我校的外语特色,培养高素质外语后备人才,学校从2009年秋季开始推出双外语教学项目,首批招生100人。
“双外语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双外语语言运用能力与文化知识并重的精英学生,为国内外高等院校输送综合能力强、外语语言能力突出、发展全面的“双外语”后备人才。
双语教学采用“日语+英语”“俄语+英语”“法语+英语”“德语+英语”“西班牙语+英语”模式,每个语种招收20人,学生自愿报名,择优录取,单独编班。双外语地位并重,同步发展,每周各6课时。学生初中毕业时,非英语语种超过国家规定的该语种初中阶段毕业水平,英语至少达到新课程标准的四级水平;高中毕业时,非英语语种超过国家规定的该语种高中阶段毕业水平,英语至少达到新课程标准的八级水平。其他学科均达到国家《课程标准》规定要求。
双外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语言学习能力,坚持“听说领先、读背跟进、带动写译、情景交融、实践延伸”的总体要求,坚持用原版教材,坚持小班化和外教教学。
双外语教学要从教材选定、课标设定、资源配置、分层教学实施、教学环节落实、教学目标检测等方面强化质量要求,科学、合理的规划课内外学习内容,制定各年级梯度教学目标和语言能力考级细则。
“双外语生”毕业时,可以参加学校的保送;可以选择自己最好的语种参加高考;也可以直接出国留学,考取国际名牌大学。
在社会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学校招收“双外语生”,顺应国际化发展趋势,培养高素质拔尖人才。现在多掌握一门外语,未来多无数个机会,该项目为外国语学校的学生,架起通向世界的立交桥,启动开往全球的直通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