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馨若

发布时间:2018-04-18  阅读量:
      王馨若,一个总是行走在路上的女孩,爱好写作,2017年出版新书《初见》。行走五大洲,写下十万字,行旅笔记细腻、律动,又娓娓道来。

大家好,我是王馨若,济外高中部2015级学生。作为一名老济外生,我在2006年的夏天来到外国语小学部,开始了长达12年的在外国语的求学路,也开始了12年与众不同的成长之路。

    回首这一段段旅行的开端竟是由于四年级的我英语成绩实在差强人意。妈妈便提议带我出国去旅游顺便锻炼口语。就这样开始了我的法意瑞之旅,一路上我或许是出于新奇或许是出于被大人夸奖的小虚荣,一直主动跟各色人等用也许人家根本没明白的英语交流着。拍了很多照片,看过很多景点,印象最深刻的应该还是一个完全陌生环境带给我的奇妙感觉吧。回来发现英语成绩好像是有了那么一点起色,顺便写游记还锻炼了语文写作,真是着实划算。这样的旅行便在每个假期里被坚持了下去,甚至规划行程成了放假前几个月我和妈妈最大的乐趣。期末考试,好像也不再讨厌了。

   就这样,我们在大本钟,约旦河,悉尼歌剧院,好望角,环球影城,圣家族教堂-----一一打卡。有时,我自己也会想,除了《初见》,这些旅行还留给我些什么呢?因为太多次从北京南站去机场,所以坐地铁下意识的四号线转二号线转机场快线;因为旅行中见到了太多身处不同世界的人,所以学会了“和而不同”;因为曾多次身处异国他乡,所以每次看到祖国的强大总是湿润了眼眶;因为在新闻里看到前不久去过的国家遭受恐袭爆发战乱,所以我改掉了小时候的轻易言战而珍惜和平;因为我见过世界顶级大学的卓越,所以我想中国的复兴还任重道远-----而我清楚的知道,这任重道远里就需要我的一份努力。     

努力归努力,但在外国语的十几年来最让我感动的还是同学们之间相处的点点滴滴。因为学双语的缘故,从二十一班到一班,我们在一起呆了将近6年,从12岁到18岁,我们陪伴彼此成长。转眼高三临近毕业,我还能清晰地回忆起初一初识大家的情景。当时的我们穿着五花八门的自己的衣服,坐在教室里打量着一切,被班主任老师叫到讲台上一个一个地介绍自己。这些情境后来的我们都还记得,在笑闹中多有提及。我特别感谢命运,让我在最美好的时光里碰见了他们。我们没有青春电影里的轰轰烈烈,但我们有着专属于我们自己的小美好。不是只有篮球赛合唱节才能体现一个班级的凝聚力,我更喜欢我们这一群人在最平凡日子里的细水长流。在最开始认识的时候我们都只是一块块石头,粗糙有棱角;是彼此间日复一日的打磨让我们变得光滑,最终在挥手告别时变成更好,更更好,好的不能再好的我们。

快成人的我,高中快毕业的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是最好的祝福。毕竟这是一个可以随便做梦的年纪,这是一个摔倒不会疼的年纪,这是一个未来有无限可能的年纪。而我现在的每一天都在为自己能在这样一个年纪里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而努力,偶尔会脆弱的泪流满面,但更多时候是咬着牙走了很久很久,回头看看,感叹一句“哇原来走了好远”,然后被自己的执着感动。其实,这才是大部分人的青春故事啊。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