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地震,探究地震——济南外国语学校初中部2021级7班地震科普活动小记

发布时间:2023-04-21  阅读量: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4月08日08时36分在山东济宁市微山县(北纬35.08度,东经116.83度)发生3.2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根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目录,震中周边200公里内近5年来发生3级以上地震共9次,最大地震是2020年2月18日在山东济南市长清区发生的4.1级地震(距离本次震中156公里)。”这则新闻不由让人内心一紧,长清区那次地震很多同学都有明显的震感,至今仍心有余悸。地震是怎么发生的?我们这里还会发生更大的地震吗?发生地震之后我们该怎么办?……你对地震一定还有很多疑虑,今天就让济南外国语学校初中部21级7班的同学们带大家走进济南市地震科普馆,为你一一解惑吧。

4月9日伴着和煦的春风,21级7班的同学们在班主任尹彬老师、副班张瑶老师、地理李龙潭老师和家委会成员的组织带领下,一路欢歌笑语前往济南市地震科普馆。


请跟随我们的脚步,一起云逛济南市地震科普馆,带你走近地震,探究地震吧!


地震是怎么发生的?

跟我来:地震是自然界中众多灾害的一种,也是对人类危害最大的灾难,是群灾之首。由于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我国分布着23条地震带,是地震多发区,受到的地震威胁十分严重。


地震的传播方式?

我来告诉你:地震发生时,地下岩层断裂错位释放出巨大能量,激发出地震波,分为纵波、横波和面波,纵波使地面发生上下震动;横波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面波是纵波和横波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


地震发生前如何预警?

我带你去看:中强地震发生前,会有些前兆现象如:鸡会往树上飞,狗、猪等动物到处乱跑,老鼠、蛇等动物从洞里窜出来,有莫名的雾气出现,指南针莫名失灵等等。人类也发明了各种地震监测仪对地震的到来做到提前预警,世界最早的地震仪是我国东汉时代的科学家张衡

发明的。当今的现代数字化地震监测系统能更精准的做出地震预警。


地震发生时如何逃生?

跟我去体验:现在的房屋都是用更科学的抗震技术建筑的,都有一定的抗震能力。比如当我们在室内发生地震时,我们应该尽量待在室内保持平衡,不要慌忙跑向户外。迅速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或用坐垫、枕头等物品保护好头部。及时关闭正在使用的取暖炉、煤气灶等,地震结束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区域。



地震发生时被困了怎么办?

别急,我教你:尽量选择地震形成的安全三角区或者厨房、厕所躲避,不要盲目大喊要积蓄体力,当听到动静时再呼救或者用硬物敲击发出响声等待救援。



怎么样?跟着我们这一圈云游下来,你对地震的疑惑一定都解开了吧!


在地震科普馆里我们不仅更直观详细的认识了地震,近距离体验了地震发生的过程,学习并体验了心肺复苏术的操作等救护知识,还观看了4D电影《地震启示录》,多角度多感官亲身感受到地震威力。


返程路上同学们意犹未尽,对地震都有了新的认知,争相讨论着自己的体验感受,纷纷称赞“收获颇丰,不虚此行!”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